學校生物老師跟我說:「人類和始祖鳥都是爬蟲類演化成的。」
前翅有爪→像爬蟲類
其中始祖鳥是因為牠: 有牙齒→像爬蟲類
尾巴長→像爬蟲類
那人類又是由何處看出是爬蟲類演化成的??
eakfix">
爬蟲類動物讓人聽起來就覺得很害怕。其實除了少數的鱷魚、毒蛇、毒蜥蜴會咬死人之外,絕大多數的爬蟲類對人類都是無害的,也都怕人,例如龜、鱉。
距離現在大約一億年前,爬蟲類動物比現在多得多,稱為爬蟲時代,恐龍是當時最大的爬蟲動物。現存的爬蟲類分為五類:鱷魚類、蛇類、龜類、蜥蜴類和鱷蜥類。
爬蟲類物都是有脊椎,用肺呼吸的變溫動物,牠們的體溫會隨環境的溫度而改變。此外,爬蟲類是由兩生類演化而來,而哺乳類和鳥類又是由爬蟲類演化而來的。因為兩生類體外受精的卵必須產在水中或潮溼地,才不致乾死;然而爬蟲類行體內受精,受精卵(俗稱蛋)有殼,且具有一層羊膜保護胚胎,因此爬蟲類能夠在陸地上產卵。在地球史上,爬蟲類成為最早出現在陸地上的動物。有些爬蟲類後來演進成哺乳類,另一些爬蟲類,演化為鳥類。
人類身體是根據DNA(去氧核糖核酸)上用遺傳密碼寫下的訊息製造出來的。一切生物﹐無論是變形蟲﹑大腸蟲﹑植物或是人類﹐均使用同樣的遺傳密碼﹐這表示生物是由同一祖先演化而來。
在進化史上﹐生物由水中向陸地推進的古生代泥盆紀是個很重要的關鍵時代。生物適應陸地的原因﹐是造山運動使大海被包圍成內陸湖﹐其後湖水乾涸成陸地﹐使植物得以適應逐漸乾燥的環境。生物中最早登陸的是羊齒類植物﹐而最早登陸的動物則為蜘蛛及蜈蚣等節肢動物﹐此外尚有肺魚類﹐也在同一時期登陸。
生活在水中的生物要到陸上生活﹐身體大部分的機能都必須改變﹐才能適應新環境。例如﹐在陸地上生活必須能吸取氧氣。在乾涸的沼澤中﹐魚類都會鑽到泥土中﹐久而久之﹐消化管的一部分萎縮而進化成可以吸取氧氣的肺部﹐這樣形成的肺和魚類的鰾都來自同一器官。此外﹐具有堅實骨骼及肌肉的鰭最後則進化成四肢。
生物演化潮流中﹐最淺顯易懂的是化石系統上的變化。以脊椎動物來說﹐應該是從魚類演化為兩生類﹐再到爬蟲類﹑哺乳類。當然﹐這並非表示兩生類出現後魚類便告滅絕﹐或爬蟲類出現後兩生類就完全消失﹐而是系統中途增加新的分支﹐每個分支再各自進行演化。 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最引人注目的﹐是爬蟲類轉移到哺乳類時﹐中間曾出現非常接近哺乳類的爬蟲類﹐稱(哺乳類型爬蟲類)。哺乳類型爬蟲類在古生代後期的石炭紀﹑二疊紀時蓬勃發展﹐並在恐龍繁榮之前演化為大型動物---長棘龍(Dimetrodon)和大甲龍(Trachia)等﹐不少動物身長達3-6公尺。 由最近得知﹐哺乳類型爬蟲類中﹐有的骨骼和牙齒與哺乳類相似得驚人﹐有的甚至皮膚上蛤還長了毛。無庸置疑﹐這些動物正是爬蟲體演化為哺乳類的過渡橋樑。但是﹐這種哺乳類型爬蟲類﹐在與恐龍的發展轉換時﹐不知何故竟宣告滅絕。 真正的哺乳類族群﹐在中生代三疊紀末期出現﹐並悄悄地與恐龍度過幾乎是同樣的年代。隨著恐龍的滅絕﹐哺乳類便在新生代完全取代恐龍在生態學上的地位﹐邁向今日的龐大發展。 哺乳類型爬蟲體形態非常近似哺乳類﹔相反地﹐爬蟲類演化的哺乳類和鳥類﹐有些也有原來爬蟲類形態。如現存的鴨嘴獸雖然屬於哺乳類﹐卻像爬蟲類一樣是卵生動物。此外﹐有的鳥類在雛鳥時期﹐也會暫時長出爬蟲類的牙齒和指骨。這些具有中間型特性的動物﹐可能是解開生物分類上(綱)級生物演化之謎的線索﹐是非常真貴的生物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