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問寒流是如何產生的?寒流對生活和生態有什麼影響?寒流要如何預防呢?
eakfix">
寒流產生
我們的生活經驗裡,時節轉入冬季,北方大陸冷氣團大規模南下時,往往會使得本省氣溫顯著下降,形成所謂的「寒潮爆發」,也就是一般所說的「寒流來襲」。寒流是什麼?寒流就是北方冷空氣大規模地像潮水一樣向南移動,造成大範圍區域內產生急劇降溫和偏北強風的劇烈天氣過程。關於寒流的定義,有些氣象學家規定,由於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,在一天內達攝氏10度以上,就叫做寒流;也有一些氣象學家認為,平地上地面氣溫降到攝氏10度以下,就叫做寒流。因為後者會造成嚴重的寒害,所以在台灣採用後者所定的標準比較適宜。
北極、西伯利亞和外蒙古等地,因為一年到頭陽光斜射,地面上得到的熱量很少;尤其是冬季,黑夜漫長,地表溫度非常低,到處冰天雪地。在北極地區,冬天氣溫經常在攝氏零下20度以下,1月份平均氣溫經常可達零下40度,7月份平均氣溫也在攝氏零下20度左右。當北極地區的冷空氣流到西伯利亞和外蒙古地區以後,往往又停留下來,這些冷空氣就像貯存在一個天然的大冰窖裡一樣,越堆越多,壓力也越來越大。如此,在西伯利亞和外蒙古地區就逐漸形成一個寒冷的高氣壓區,一遇機會,它便向氣壓較低的地方衝去,正如水往低處流一樣。當南方的暖空氣阻擋力量較弱時,冷空氣便從這個阻擋力較弱的地方傾瀉而來,這些衝下來的冷空氣便是寒流。
台灣冬季的寒流
侵襲中國和台灣的寒流,一般有四條路徑。第一條從北極海和西伯利亞經過蒙古地區,到達中國河套附近,再南下直達長江中下游、華南地區和台灣地區;第二條是從貝加爾湖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南下到蒙古、中國華北及東北的南部,主力繼續東移,但是低層冷空氣則折向西南移動,經渤海侵入華北、黃河下游,再向南流到達華中;第三條是從歐洲流經中亞細亞、新疆、青康藏高原東側南下;第四條是第二條和第三條寒流在中國黃河、長江之間匯合,然後侵襲江南、華南和台灣。這四條寒流南下以後,最後都會侵襲到我們台灣,常常使得台灣西部、中南部、東北部、北部地區出現攝氏10度以下的低溫天氣。
每一次寒流南下後,西伯利亞的冷空氣便減少了一部分,氣壓也有所降低。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,又會有新的寒流爆發南下。在台灣,寒流出現的季節是在12月至3月,其他季節不會出現。這種低溫天氣有時僅持續1天,氣溫隨即回升。但是有時冷空氣特別強大,低溫範圍廣且持續時間長,可達數天至10天之久。寒流來襲時,在衛星雲圖上可以看到雲系呈線狀排列現象,稱為「雲街」(如圖1)。根據雲街的走向,可以判斷冷空氣流動的方向。雲圖中自渤海往南到黃海沿岸地區受大陸冷高壓所籠罩,呈現無雲或雲量稀少的狀況。(圖2至圖4則為2001年2月14日另一波冷空氣南下過程的衛星雲圖)
強烈大陸冷氣團及寒流接連來襲,很多人只知道天氣會變很冷,但分不清冷氣團與寒流有何區別。中央氣象局昨天強調,冷氣團與寒流的差別是依低溫程度來界定,寒流威力比冷氣團強,其中又有都會區及沿海地區之分。此外,氣象局表示,今年全國的平均溫度為攝氏二十三點八度,比平均值高了零點三度,是屬於偏暖的一年。
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吳德榮表示,無論是冷氣團或寒流都是大陸冷高壓帶來的冷空氣,如果都會區氣溫降到攝氏十四度,沿海氣溫降到十二度,氣象局就稱為大陸冷氣團;都會區氣溫降到十二度,沿海降到十度,則稱為強烈大陸冷氣團;都會區低溫降到十度,沿海降到十度以下,就算寒流了。
吳德榮特別澄清,冷氣團及寒流低溫影響時間較長,與一般因輻射冷卻作用,造成清晨短暫低溫情況不同,所以輻射冷卻作用時的低溫,氣象局不會發布低溫特報,冷氣團及寒流低溫會對農漁養殖業帶來嚴重寒害,氣象局會事先發布低溫特報。
今年即將結束,氣象局昨天表示,今年一整年的平均溫度為攝氏二十三點八度,是自一九五○年以來,排名第十二的溫暖年分。雨量部分,上半年春雨及梅雨都不足,平均降雨量只有五百九十三毫米,成為自一九五○年以來第六少雨量的紀錄,但是下半年接連五個颱風來襲,平均降雨量高達一千五百零六毫米,是一九五○年以來同期間第九多雨紀錄。
展望明年第一季,氣象局預估今年的溫度仍偏高,雨量則較少。此外聖嬰現象將會越來越明顯,但台灣地區則不會受到影響。
中央氣象局特別指出,明年一、二月的晝夜溫差可能會很大,而受到鋒面影響時氣溫也會驟變,偶有明顯低溫發生,民眾要特別注意,以免造成身體不適,或發生其它寒害;三月時則易有濃霧,影響行車、航行安全,請留意中央氣象局所發布之相關預報資訊。
此外,為增進天氣預報服務,中央氣象局將從明年起,增加旅遊地區溫度預報,並於陸上颱風警報期間,提供各區域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預報,供社會大眾參考。
影響
寒流通常所造成的傷害多是農作物的損害
因為台灣屬亞熱帶氣候農作物較不能抗寒
一般人只有需要注意保暖並無所害
小細節有如衣服穿太多行動不便
但若不注意保暖便會有身體失溫凍死的可能
預防
當寒流來時就多準備 一些被子,預防感冒
參考資料
網路上